为什么叫渝中区不叫市中区

来源:重庆晚报  浏览:879次  时间:2017-02-26

   1995年的今天,重庆市市中区召开更名大会,正式更名为渝中区。渝中区除辖原市中区11个街道办事处外,新从沙坪坝区划入大坪和化龙桥2个街道办事处及石桥镇的红岩村。新的渝中区1995年3月1日正式运行。

见证渝中区

一块手表见证渝中区诞生

一块手表渝中区

年近花甲的谢驰是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至今,谢驰身上每天都带着一块手表。金黄色的表壳有些陈旧,黑色的表带磨得都发亮了,但是表盘里的指针还在周而复始地工作。这块表伴随谢驰走过了22年,从小谢到今天头发花白的老谢。

老谢为何如此珍视这块“老古董”?谢驰说,这块表是22年前,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更名大会上颁发的纪念品。重庆晚报记者看到,手表底盘上镌刻着“重庆市中区更名纪念”,落款时间为“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

谢驰说,这块手表代表一种记忆和历史。虽然手表上落款时间为“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爱好记日记的谢驰翻开一本陈旧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用黑色钢笔写着:26日(天)——在市中区委小礼堂开市中区更名大会。

按规定,各个街道参加更名大会的是街道领导成员和“两办”相关工作人员,当时谢驰是化龙桥街道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更名大会。“参会的代表签到后就领到一块纪念手表。”谢驰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这块表还是专门从广东订做的。

谢驰仍记得更名大会那天,参会者都精神抖擞,他和化龙桥街道的同事坐在礼堂靠后的位置,但是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主席台。

当主席台上的领导宣布市中区正式更名为渝中区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整个大会持续一个多小时,市中区不仅正式更名渝中区,还添了两位新成员——大坪街道和化龙桥街道。”谢驰说,一个大会渝中区诞生了,我们成了渝中区的新成员。

渝中区地图

1995年全市行政区划调整

谢驰印象中那年1月,他从四川大凉山调到重庆大城市工作,不到两个月,又从沙坪坝区化龙桥街道的工作人员成了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工作人员。

为何会更名?为何会调整行政区划?谢驰说,当时改名和调整行政区划不仅仅是渝中区。在谢驰的办公桌下压着一张报纸,那是1995年2月10日的《重庆日报》,第六版公告就是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看到,当时重庆市中区由调整前的11个街道办事处变为了调整后的13个街道办事处及石桥镇的红岩村,人口和面积分别由46.29万人和14.5平方公里变为调整后的57.07万人和20.87平方公里。

在渝中区档案馆查阅到一份当时渝中区区委关于更名的文件,文件表示,原市中区地少人多,原有的行政区划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市中区作为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功能作用的发挥。从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振兴重庆的战略高度出发,市委、市府审时度势,进行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

从化龙桥变迁看渝中区发展(现重庆企业天地、国际商务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确实为渝中区长远发展带来了后劲。在化龙桥街道办事处工作22年的老谢也见证了化龙桥融入渝中区后的变化和发展。

刚划入渝中区的化龙桥确实是一个“烂摊子”,被称为贫困企业一条街,贫困群体一条街。那时候的化龙桥从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200多家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化龙桥已是当时重庆人心中破旧、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化龙桥变迁

从1995年到2004年,渝中区一直在寻找出路:怎样打好化龙桥的渝中西部这张牌?2004年,渝中区政府提出打造“西部都市新核”,在化龙桥引进香港瑞安集团,同时对化龙桥地区整体拆迁开发,进行旧城改造。此时,谢驰和1000多名干部投入了这场硬战。

经过10余年的改造,目前化龙桥地区又聚集数百家企业,国际商务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园也基本成型,目前正在打造国家会计服务业示范区,包括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已经入驻。截至去年8月,区域内累计入驻企业696家,其中不乏企业巨头,比如神华国际、施耐德电气、索尼、海尔云贷、重庆申欧科技、申瓯通信重庆办事处等。

现在企业天地图

22年,化龙桥和大坪从当年划入渝中区的丑小鸭变成了如今的白天鹅,成为渝中区西部冉冉升起的新星。

明年就要退休的老谢不无感慨地说,这几年化龙桥的年轻白领多了起来,化龙桥的人气又回来了。摸一摸兜里那块手表,老谢脸上露出了微笑。

多知道点:3000年江州城 22载渝中区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发源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查阅资料发现,3000多年来,渝中区经历了多次名字的改变和行政区划的调整。但两江交汇处,是这个城市的根与魂。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属巴国江州地域,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其中,从公元561~1929年,属巴县地域历时1368年。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其中,从公元1363~1371年,为大夏国国都所在地。

1929年,国民政府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分在今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重庆解放后,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将原重庆市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将沙坪坝区大坪和化龙桥街道划入市中区,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在此期间,区境曾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2006年6月7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渝中区将13个街道调整为12个街道。其中,撤销较场口街道、王家坡街道,设立石油路街道,调整6个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保留5个街道行政区域和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2015年1月8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渝中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望龙门街道,调整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南纪门街道行政区域范围。

渝中区地图